aoi学院

Aisaka's Blog, School of Aoi, Aisaka University

论文阅读-如何判断(你自己的)研究工作的价值


怎样判断一个工作的意义以及自己写论文的时候如何讲自己的故事(偏人工智能技术类)

核心:用有新意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一个研究问题


研究

这里关注的是技术类的问题,这里面主要有两大类问题

  • 研究问题
  • 工程问题:绝大部分问题都是工程问题

比如说算法比较占内存,跑不动,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买一些内存,如果买的内存够用的话那就没问题了;然后再看看代码能否进行优化,能否换一个实现的方式,使得在不改变算法的同时节省内存

再比如模型的精度不够,首先看能否利用增加数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,或者在采样的时候,有更好的传感器进行采样

如果对一个问题,能够提出几种方案,而且这些方案在没有尝试的情况下就能知道是能够解决问题的,那么很有可能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工程问题

研究问题来说,一定是比较困难的问题,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解决,或者说有一些想法,但是在实施这些想法之前比不知道是否可行,而且对于一般的研究问题,前面的一些想法通常来说是不行的


有效

有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,因为对于绝大部分论文来讲,它无法彻底地解决一个研究问题

比如说人工智能在做了50年的研究之后仍然没有解决人工智能的终极问题:智能

这里的有效性是说,对于某一个研究问题来讲,相对于之前的工作,当前工作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有所提升


新意(novelty)

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就算是一个很有新意的东西,等到它出来一段时间之后,也就不再有新意了

具体来讲,这里的新意指的是对所在领域的研究者有新意,也就是说,在做相同方向的研究者并没有想到过用相同的方法

所以并不要求方法一定是前人没有提到过,很有可能是很多年前别人已经用过了,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,大家已经不记得了;或者是所用到的方法在别的领域有人用,但是在自己所在的研究领域并没有太多了解

在写文章的时候,研究工作最后也应该总结成一句话:有什么样的方法,怎么样有新效地解决了什么样的研究问题

  • 在写摘要的时候会先说要解决什么样的研究问题,方法的新意在哪里,最后结果如何

量化版本

问题大小

可以粗糙地分为3档

  • 1:比如说对前面的工作在某一个点上做的不好的地方做了改进
  • 10:比如说计算机视觉中某一个视觉的子任务
  • 100:比如说提升机器对图片的理解或者机器对文字的理解
  • 当然还可以更大,比如说解决通用的人工智能,就可以达到1000甚至更大

有效性

也可以粗糙地分为3档

  • 1:比如说关心的是一个模型的精度,可能比前面的模型精度高了一点点
  • 10:比如说领域内的工作一年之内能把一个数据集的精度提升10个点,能提升一个点也是相当不错了
  • 100:比如说一个工作就能将数据集的精度提升5个点,甚至是10个点
  • 当然取决于问题的不同,对有效性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,但是对于一个技术问题来说,通常就关心三个问题:1、效果:比如说精度;2、规模:比如说成本的降低;3、安全

新意度

也可以粗糙地分为3档

  • 1:表示大家并不感到意外,比如说用的方法大家都知道,而且知道使用之后的结果大概是什么样子
  • 10:表示有一定新意度,比如在某个方面用某一个技术解决了还不错的问题
  • 100:表示所用的技术之前大家并不熟悉,使用之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
  • 新意也不是绝对的,对于技术类的工作来说,很难有一个技术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

总结

在以上三个方向上都拿满分很难,有时候在两个方向上拿满分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,所以就需要考虑能不能在一个指标上拿满分;如果无法在任何一个指标上拿满分,就需要考虑是否能做到三个指标都能够均衡地达到10,这也是很不错的;如果能够在某两个指标上达到10,还是值得一写的,如果写的比较好的话,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工作,否则的话,建议想一想在其他方向上是不是还有突破,至少在另外一个指标上拿到10

在实际问题中,很难做到精确的分类,很多时候只有一个大概的判断,所以以上框架只是作为一个参考


原文链接
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read/cv149070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