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还记得很早以前投稿的第一篇论文(2006年),是打鸡血通宵搞出来的,做完论文后坐在北京回上海的火车上过了一晚,随着火车的摇动,有一种非常惬意舒适的满足感(当时还没有高铁)。
之后在CMU读博的时候,离截稿日期没几天了,办公室里的一位美国小哥手头的项目还没结果,正考虑放弃的时候就被他导师拉出去聊了一阵子,回来脸都绿了,大意是就算还有十几个小时也是能从头写一篇文章出来的,这不还有好几天嘛,放弃个锤子?
这两件事情,当时极大地促成了我打鸡血的兴奋正反馈,临近截稿日期就开始精神百倍,怎么着都要投个玩意儿出去。每天工作15个小时,什么事情都拼命搞,你们说做不到是吧,哼哼老子偏偏可以做到啊。
现在看来,虽然说这样做很有成就感,也给人一种昂扬向上永不放弃的氛围,是所谓的“正能量”,但其实问题是很大的。
一件任务要打鸡血才能完成,说明一开始的规划有很大的问题,是否安排了超出能力的任务?是否一开始对问题没有进行深入调研?是否对难度估计不足?是否存在一些盲目乐观的部分,不知道自己不知道?在当初计划的时候多提一个问题,多想到一种情况,或者多咨询一句专家的意见,往往就意味着少走至少一两周的弯路,往往就是轻松惬意和彻夜不眠的区别。
在完成短期的任务之上,更重要的是长远的规划。自己的最终目标和全局构想是什么,这个项目于全局是否有助益,是否只是逞一时意气爽快,只是在咬牙坚持完成一件勉强过关千疮百孔的作品?如果心中有远大的目标,那就不会因为一时的损失或是失误而改变行动方针,那么知难而退,临阵放弃,就能成为一个相对明智的战略选择。
很多时候,拼命坚持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陶醉。方向错误的努力,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。
当然这个道理大家多少都明白一些,但真到了亲身实践的时候,就不那么容易了。大家都是在千军万马中冲出来的,讲究拼搏,对一个问题说“不”很难,说“放弃”更难,在别人打了鸡血的轻蔑鄙视目光中说“放弃”那更是难上加难了。但只有在镇定了心神,认真做了减法之后,才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东西上面。
星矢们是永远年轻的,小宇宙是可以永远爆发的,而人终会渐渐老去,有限的时间,要用在最重要的地方。
退一步,想清楚,海阔天空。
当然,这句话对于初出茅庐的新手来说不一定做得到,很多时候免不了被逼着熬夜通宵完成任务。但对于管理人员来说,这句话存在一定的执行可能性,是值得好好思量的。在情况不利时,还硬着头皮走,就要吃现实的耳光。战场上一个决策失误,就要用人命去填;工作时一个决策失误,就是瞎忙白干。久而久之,再喊口号要大家每天熬夜奋斗,终不免士气低落,甚至纷纷离职走人。反之,若是能退一步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,承认自己没想清楚,则不仅会看到自己头脑里预测模型的问题,避免更大的损失,也可以让下属们有休息和反思的时间。而随之而来的认真总结和提高,能让所有人都变得更好。
知进退,明得失,这是一辈子的学问了。
参考资料
作者:人工智能前沿讲习 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read/cv22982572/ 出处:bilibili
知乎—田渊栋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3778664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