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oi学院

Aisaka's Blog, School of Aoi, Aisaka University

摄影新手入门:5分钟搞懂测光是什么?测光模式怎么选?

摄影初学者都知道曝光三要素很重要,也知道相机PASM四大拍摄模式,但由于搞不懂「测光」是什么,所以常有以下问题:

  1. 为什么有时候在户外拍照,人拍起来好暗好黑?
  2. 为什么在比较暗的室内拍照,照片总是会过亮?
  3. 相机上有一堆奇怪的测光模式,这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?

本文我们将会来介绍测光这个主题,带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学会测光的模式、方法和技巧,让大家未来都能轻松搞定曝光。


什么是测光?

什么是测光?

大家都知道曝光三要素(光圈、快门、ISO) 是用来决定一张照片曝光值的基本要素;而测光则是一个工具,目的是要告诉相机这个环境应该使用多大光圈、多少快门、多高ISO。举例来说,当你来到风光明媚的海边拍照时(如下图),你知道该使用多少光圈、快门、ISO才能将这张照片正确曝光吗?

海景

我相信除非你很有经验也很专业,才可以大概「猜」个几组数字,但我深信绝大多数人根本完全没有头绪。那既然你不知道、我也不知道的情况下,要怎么精准拍下此照片呢?别担心,相机知道。相机只要通过测光之后,便可以给你一组光圈、快门和ISO值,此时你只要按下快门,一张曝光精准的照片就这样完成了。

PS:相机的测光原理是怎么运作的呢?这就要提到「中间灰/18%灰」的概念,但这部份内容我们把它放在本文第四大段落中深入介绍。

浅谈测光表

既然相机知道如何测光、并给出一组曝光值正确的光圈、快门、ISO,那么相机内应该有个基准可以定义什么叫做正确的曝光吧?没错,这就要谈到所谓的测光表。一般而言测光表有下列三种类型:入射式测光表、反射式测光表和混合测光表。今天我们不谈论混合测光表以及那些专业测光师、摄影师手上的「入射式测光表」,我们主要来介绍相机内置的「反射式测光表」。

测光表

相机内的测光表如下图所示,一般都是一条长轴,两端有着正负数值,而部分机型则会显示+/-值。那么测光表该怎么看呢?

当我们使用M模式时,每当半按快门测光的时候,大家可以注意看测光表上的游标位置,若位置显示在中间值0(或数值± 0),代表测光结果为正确曝光、当下的光圈、快门、ISO值能够拍出精准的亮度;若位置显示在 + 值,表示测光结果为过度曝光,照片会过亮,数值越高亮度就越亮;而位置在 - 值的话,则表示测光结果为曝光不足,照片会过暗,负数越多亮度越暗。

那是不是表示,只要确认测光表显示在0的位置,每次的曝光都能够正确呢?当然不是,如果是的话,就不会总是拍出过暗或过亮的照片了,对吧?因此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本文最大的重点:相机4个测光模式,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及使用时机,让你学会应付各种复杂的光源。


相机测光模式有几种?

虽然各家相机厂商对于测光的命名方式不太一样,但其实意义上非常的接近,仅有小部分的定义有些不同。大体而言,相机测光模式分为以下四种。

评价测光模式

①评价测光原理

佳能的评价测光、尼康的矩阵测光、索尼和富士的多重测光,都是指同一种测光模式,它是所有相机里最万用也是预设的测光模式。该模式之所以被广泛应用,是因为它会针对全画面进行测光,使整体的曝光较为自然且平均,但同时又能些微增加「对焦点」的测光权重,因此绝大多说场景都能轻松应付。

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该曝光模式,我们以下图来进行说明,请搭配以下文字一起阅读。

  1. 测光:相机首先会针对所有测光点进行测光→ 假设共100个测光点。
  2. 计算:相机将所有的测光点平均去计算整体的曝光值→ 也就是100个测光点中,每个点所占的比例都是1%。
  3. 加权:将对焦点的测光位置进行加权,让对焦点的测光占比提高→ 假设对焦位置占了所有测光点的1格,那这个测光点的占比可能会提高至2%,剩下的99格的占比就下降至0.99%。

所以即使画面和光线保持不变:只要对焦的位置越暗,相机测光后会判断整体较暗,因此曝光量提高、照片更亮;而对焦的位置越亮,相机测光后会判定整体较亮,因此曝光量减少、照片更暗。

评价测光原理

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评价测光的运作原理,我们以实拍结果来做解说。下图我们故意利用单边打光的方式让画面右侧较亮、左侧较暗。当我们利用评价测光、并将相机的对焦点瞄准受光均匀的麋鹿身上时,此时测光表显示为 ±0,代表此光圈、快门、ISO值能让画面曝光正常。

然而同样场景、同样测光模式、同样参数下,当对焦点移动到画面右侧的亮处,重新测光的结果变成 +1/3,表示亮处的测光比重确实提高了,整体测光结果显示偏亮,相机为了还是要拍出±0的正确曝光,此时会降低1/3档曝光,因此照片会变暗;若对焦点移动到画面左侧的暗处时,测光结果变成 -1/3,表示整体测光结果偏,相机为了满足±0的曝光,此时会提高1/3档曝光,因此照片会变亮

②评价测光优缺点

由于评价测光能够对整体画面进行测光,又可以智能式的提高对焦物的权重比例,因此在大多数的环境下都能应付。然而该测光模式也有个致命的缺点,今天拍摄时若整体画面太亮的话(比如逆光拍摄、雪地摄影等),即使对焦位置的曝光正常,但相机依然会对「整体画面」进行测光,此时就很容易「误判」、误判整体光线过亮了,因此降低曝光值、导致拍出来的照片过暗

同理今天拍摄时若整个画面偏暗的话(比如夜景、深色的装潢、深色宠物等),相机也容易误判,进而导致照片有过曝的状况。

③评价测光使用时机

因此评价测光较适合拍摄受光均匀、亮度分布平均、反差小的顺光场景,只要遇到画面超过半数以上都偏亮或偏暗、又或者遇上光源混乱且极端的情形,那么相机测光就很容易失准,此时建议可使用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测光。


点测光模式

①点测光原理

点测光会针对画面中极小的面积范围进行测光(通常1.5%-4%不等),因此可以非常精准的测量某一点的光线。这种测光模式通常受进阶一点的人喜爱,因为它可以精准的测光、不论在高反差、灯源混乱的环境下都能精准完成,但使用的难度也稍微高了一点。

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该曝光模式,我们一样以下图来进行说明,并搭配实际拍摄结果让大家进行比较。

点测光原理

实拍方面,我们将点测光和评价测光进行对比,由画面的亮暗可以清楚发现,由于评价测光会对全画面测光,所以测光结果偏暗,因此相机曝光量提高、导致整体照片较点测光还亮,而本照片的主角白花则有过曝的状况;点测光仅会针对画面的小部分测光、忽略环境的影响,因此白花被精准曝光,没有过铺的状况产生。

②点测光优缺点和使用时机

由于点测光可以针对特定且小范围进行测光,因此可以精准的针对拍照主体测光,不会受到外在环境干扰。但是该测光模式也因此非常灵敏,只要测光点位置稍有不同,画面整体的曝光就会差异巨大,初学者在不熟练的情况下可能会选错测光位置,因而导致曝光反而不正确。

由于点测光的小范围精准测光优点,它非常适合用在高反差的环境(如演唱会上的歌手、晨昏摄影)、人像或微距摄影等。


中央重点测光模式

①中央重点测光原理

中央重点测光算是介于评价测光以及点测光之间的测光模式,它会对全画面进行测光,但是会强化画面中央位的测光比重(约~10%的面积),因此若主角位于画面中间、且占画面有一定比例的话,中央重点便能精准地测光。

同样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该测光模式,我们一样以下图来进行说明,并搭配实际拍摄结果让大家进行比较。

中央重点测光原理

②中央重点测光优缺点和使用时机

中央重点测光非常适用在主体放在正中心、且主体的比例不会占画面太小的拍摄模式(如人像摄影、宠物摄影、大型主体的摄影等),如果大多数情境都是如此的话,此测光模式会非常的适合。

而此测光模式的缺点则是,它不能像是点测光那么精准,若主角的比例太小或是形状非正圆形(比如酒瓶),测光就会很容易失误,而且它也不像评价测光那么全面,因此我个人认为实用性来说稍微不足。


局部测光模式

局部测光是佳能独有的,它是点测光的衍生,一般来说点测光仅会测画面中央1.5%-3%的面积,而局部测光则是会测量画面中央约6%左右的范围。其他相机如索尼虽然没有局部测光,但点测光可以选择范围要小或是要大,基本上也和局部测光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如果今天要测光的范围稍微大了点,可考虑使用此模式进行拍摄。同时由于局部测光不是很常见的测光模式,所以不细说了,只需要知道它适合用在拍摄逆光主体或是背景很亮的场景。


测光模式怎么调?

测光模式怎么调

了解相机的测光模式之后,大家可能会好奇要怎么去调整测光模式呢?基本上只要是在相机的PASM模式下,拍摄的主页面上都有一个选项是「测光模式」,只要打开该选项,基本上就可以看到相机所有的测光模式了;至于比较进阶的相机通常会有各式的按钮、可以达到快速切换,这部分建议去参考该相机的操作说明书会比较清楚。


自动曝光锁定是什么意思?

若大家仔细看相机的话,通常会看到相机上有个按钮标示为「✱」或是「AE-L」,它的意思为自动曝光锁( Auto- Exposure Lock)。这个按钮是做什么用的?如同其名字本身的意思,它是用来将曝光数值「锁定」的意思。


自动曝光锁定有什么用?

为什么需要锁定曝光数值呢?这是因为当我们在拍摄同一主题、或是连拍、或是要固定画面亮暗时,只要在最开始测光完成之后,按下这个AE-L键就可以把当下的光圈、快门、ISO值给锁定下来,如此一来画面就不会因为相机重新测光之后,亮暗和曝光值又发生改变。

(举例:当今天参加演唱会的时候,如果我一开始就用点测光将歌手精准曝光了,我希望画面一直维持这个曝光值,不会因为歌手一直走动、相机一直移动而改变测光值,那么我就可以在精准测光完成之后按下AE-L)

另一个常用AE-L的时机就是,当我想针对某个主体进行测光,但是我希望测光完成之后我还想重新构图,为了避免我的测光数值跑掉,这时候使用AE-L 就是再适合不过的了。

举例如下:遇上室内外大反差情境时,若我希望维持室外景色曝光正常的前提下,画面可以重新构图,那么这时就可以先对窗外景色进行测光,接着按下AE-L来锁定曝光,此时不管我要对焦于书桌、电脑、窗外,或是要俯拍、平拍、侧拍等,都可以不必担心室外景色有过曝的问题,只要专心于构图即可。


分区曝光法、18%灰的疑问

这个段落仅作为补充资讯,目的是让大家更认识摄影的基础概念,但对于实际拍摄可能没有直接的帮助,若大家没有兴趣的话可以跳过或简单浏览即可。若大家喜欢这样的补充资料可以多留言让我们知道,我会再后续的文章里,多放入这些摄影相关的知识给大家认识。

浅谈分区曝光法

讲到测光,一定不能不知道这位20世纪的摄影大师安赛尔亚当斯,他于1939-40提出的分区曝光法就是将亮度区分为11个区域,从Zone-0一直到Zone-X (第0区到第10区),其中Zone-0就是全黑、绝对黑色、完全没有任何的细节;而Zone-X则是全白、绝对白色、也完全没有任何细节。下图为安赛尔亚当斯当初对于这11个区域的描述,而这套系统也就奠定了测光技术的基石。

分区曝光法

什么是中间灰、18%灰?

从物理角度来说,当物体为绝对黑色时,代表该物体被光照射之后,100% 将光线给吸收(反射率0%);而绝对白色时则完全相反,代表该物体被光照射之后,100%将光线给反射出来(反射率为100%)。那么位于正中间的Zone-V 呢?由于它介于纯黑和纯白之间,因此被定义为「中间灰(Middle Gray)」,而根据反射率的角度来说,在反射率约18%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到Zone-V 的中间灰,因此我们便称中间灰为18%灰(18% Gray)。


相机的测光原理

有了以上的基础认识之后,大家就会比较理解相机的测光原理了。由于古早的黑白胶片时代,胶片能记录到的最暗和最亮分别为Zone-II (第二区) 和Zone-VIII (第八区),因此若将中间基准设定于中间值Zone-V的话,就同时留有3档的空间给暗区和亮区去纪录细节,所以亮的地方就不会过曝、暗的地方也不会死黑。

若基准设在Zone-IV(4):暗区只剩下2档可以使用(Zone-II和III),万一照片有较暗的区域就会因此失去细节。
若基准设在Zone-VI(6):亮区只剩2档可以使用(Zone-VII和VIII),万一照片有较亮的区域就会因此失去细节。
所以基准在Zone-VI(5)才是最合适的,既能保留暗区细节、也可以照顾到亮部的细节。
那么相机是怎么测光和运作的呢?基本上相机是将测光物的明亮度调整成Zone-V的亮度,举例来说点测光,就是将点测光物的明亮度定义为Zone-V;评价测光则是将整个画面加权并平均后的测光结果,将中间曝光值设定为Zone-V。

如此一来比测光物亮的物体,会被归类于Zone-V以上的区域,也就是会更亮;而比测光物暗的物体,会被归类于Zone-V以下的区域,也就是会更暗。也因此在光线分布均匀的情况下,相机可以记录到非常正确且完美的照片。

然而,将测光物定义为Zone-V的方式,自然也会在某些极端环境产生问题。比如说在明亮如雪地的地方拍摄时,测光会让相机以为雪花的亮白应该调整为Zone-V的亮度,因此整体曝光就会被调暗,照片就因此偏暗了;而在暗黑如夜景的拍摄状况下,测光会让相机以为夜景的黑应该调整为Zone-V的亮度,因此照片整体就过亮了。

所以这也是为何在某些场景下,相机测光会有失常的状况产生。


总结

看了4个测光模式的详细解说后,相信大家可能会很好奇,我们哪个模式使用最多呢?其实每个模式都有它存在的意义,我们的经验也都跟我们常拍摄的主题有关,所以以下经验大家参考参考就好。

基本上对于大部分风景、建筑、大风光主题,我们大多以评价测光来进行拍摄,并会搭配曝光补偿来提高拍摄成功率;唯有在高反差环境或手动模式需要分别对亮暗部测光时,我们则较喜欢以点测光(偶尔局部测光)方式测光。初学者刚开始其实也很适合从评价测光开始练习,接着再多尝试用点测光来进行比较,相信多练几次就会越来越熟练的。

声明:本文著作权归知乎作者 @走路不带风 所有


参考资料

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619101518